在皖台商的新年心声:两岸交流不是难题 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中新社合肥1月17日电 题:在皖台商的新年心声:两岸交流不是难题 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中新社记者 张俊
“新的一年,两岸交流一定会更频繁,特别是民间交流合作会更加紧密。相信在同样的共识下,两岸的交流合作不会是一个难题。”近日,台湾工程师郑人豪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今年49岁的郑人豪来自台湾台北,扎根安徽已近5年时间,幽默风趣的他形容自己是半个合肥人,无论是本地方言,还是民俗文化,他都耳熟能详。
郑人豪是合盟精密工业(合肥)有限公司总经理。2017年,当他刚刚走进公司所在的合肥新桥集成电路科技园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周边除了正在建设的厂房,人烟寥寥。然而短短半年时间,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工厂就建成交付,这让他非常感动。
郑人豪表示,大陆半导体产业已发展多年,并形成了完整产业生态圈,惟有部分关键零配件仍需进口。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的他,当时受所在公司委派,希望在大陆选择一地建厂,实现高端零配件的国产化,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怀揣着打造国产化高端零配件的目标,从2017年起,郑人豪与团队开始走访大陆多个城市与开发区,寻求在地理区位、地方政策、人才与配套适宜的厂址。经过调研讨论后,最终选定合肥为最佳落户建厂地点。
2018年,郑人豪和团队正式入驻合肥的公司,并一直工作至今。尽管遇到疫情,但公司依然快速发展。郑人豪说:“我很高兴当初选择来到合肥创业耕耘,如今企业不仅步入正轨,进入发展快车道,还培养了一批本土人才。”目前,郑人豪的公司有近50名员工,其中超过八成员工都是本地培养的人才。
郑人豪表示,大陆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后,台商将加大对安徽的投资,尤其是在高端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新的一年,他也为公司制定了新的目标,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在大陆工作生活已有23年的黄宏洲来自台湾嘉义,来到合肥投资兴业也有14年时间,是合肥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黄宏洲说,20多年来,他切身感受到大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亲眼见证到了安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在新型显示、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
黄宏洲表示,过去三年时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台商台企来到大陆投资创业的热情并未减弱,其所在的协会先后接待了80多批来访的台商代表团。
黄宏洲说,新的一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在皖台商将加强与国际客商之间的交流频次,获得更多的发展合作机会,产业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提升。“我们会积极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号召广大在皖台资企业抓住机遇,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更加深入参与和支持皖台之间的交流合作。”
截至目前,安徽共有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台湾工业园等各类涉台园区19个,在安徽创业就业的台商、台青3000余人。(完)
华尔街裁员潮!继高盛、大摩后,贝莱德又要裁员500人******
中新经纬1月12日电 综合路透社和华尔街日报等外媒消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将裁减500名员工,约占其员工总数的3%。
随着可能的全球衰退迫在眉睫,此次裁员是整个银行业更广泛裁员的一部分。至少有5000人正在从各家银行裁员。除了高盛裁员3000人外,摩根士丹利还裁员了1600人,而汇丰银行裁员至少200人。
一位知情人士周三表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在经历了近几年的扩张后正在裁员,500个工作岗位受到影响。
在去年市场剧烈波动之后,这家资产管理公司正在重塑其团队,当时美国股市跌幅为2008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根据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文件,截至9月30日,贝莱德拥有19900名员工。消息人士称,受影响的员工不到员工总数的3%。
贝莱德的一位发言人称,裁员的原因是“前所未有的市场环境”。
不止贝莱德宣布裁员,高盛本周将开始裁员3200人,裁员规模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
据路透社报道,高盛裁员重创投行和全球市场。华尔街招聘公司Alliance Consulting总裁保罗·索贝拉表示,去年对包括信贷、股票和投资银行在内的各个行业都充满挑战。“许多人没有制定预算。”
此次裁员之际,预计美国银行业巨头本周将报告利润下降。根据Refinitiv Eikon分析师的平均预测,高盛第四季度预计实现净利润21.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9.4亿美元净利润下降45%。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高盛的裁员计划之后将对企业差旅和费用进行更广泛的支出审查,因为这家美国银行正在计算自乌克兰危机以来企业交易大幅放缓和资本市场活动下滑的成本。该公司还削减了今年的年度奖金支付,以反映低迷的市场状况,预计支出将下降约40%。(中新经纬APP)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